扬州新闻网讯 (通讯员 凤松 维华 明宝 本报记者 高宝亮) 19日,高邮警方参战民警经过4天的连续奋战,辗转宝应、建湖、扬州等地,几经周折,一起在高邮当地有着重大影响的“2·15”肇事逃逸案终于得以告破,犯罪嫌疑人杨某被高邮警方刑事拘留。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肇事逃逸的驾驶员竟然是名驾校驾驶员。
报警延时 错失良机
15日20时41分许,高邮警方接到报警:“半小时前,淮江公路界首加油站南侧1公里处,一辆黑色轿车与一摩托车相撞,摩托车后一女子已死亡,肇事轿车向南逃逸,轿车前部有撞击痕迹,其余特征不清”。接警后,值班人员迅速出警调查,同时,启动逃逸堵控网络。遗憾的是,由于半小时的耽搁,堵控逃逸车未能成功,事故现场的痕迹也因未能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而零乱不堪,出警人员只找到一些散落的零星碎片和一只轮护罩。
筛选目标 确定车型
第二天,民警继续展开侦查。据二轮摩托车驾驶员冯某讲,肇事车可能是一黑色普桑车,在超越一白色货车时发生意外。警方将所有人员分成三个组:第一组会同修理厂研究现场散落物,以进一步确定车型;第二组充分运用科技化手段,卡准事发时间途经车辆,寻找嫌疑车;第三组沿线走访,寻找目击证人。
扑朔迷离 困难重重
17日在专案会上,各小组通报侦查情况。第一小组从现场遗留的一只老式轮护罩确定车型系桑塔纳330轿车,推翻驾驶员所述的黑色桑塔纳,并进一步断定肇事车辆应为红色;第二小组在扬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侦缉大队、京沪高速扬州一大队、宝应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以及盐城、淮阴警方的大力配合下,通过科技手段,查询案发时途经的白色货车有三辆,但没有发现一辆有撞击痕迹的车辆,也未能看见肇事车号;第三小组走访了沿线的村民、单位,未走访到任何目击证人。
显而易见,肇事车辆未曾经过任何监控点便消失了,唯一有效的线索就是肇事车辆系330型红色桑塔纳。
锁定“330” 追踪肇事车
18日,三个破案小组全城撒网,所有符合特征的红色普桑逐一见底。
警方在对案发地的马棚、界首车辆进行重点排查时,一辆苏K2R56X红色普桑进入专案组视线。该车左后视镜,前保险杠均为新换,油漆也是重喷的,某些喷漆处色泽深浅不一。经痕检人员比对,所有痕迹与现场刮擦痕迹吻合。
在强大政策攻势下,肇事驾驶员杨某对肇事逃逸事实供认不讳,交代了交通肇事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