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去学车竟是买气受》追踪
部分驾校教练表达观点——
本报关于《花钱去学车竟是买气受》的连续追踪报道,也在全市驾校教练群体中引起极大反响。昨日,部分驾校教练向记者表达了对文明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观点一
粗暴不等于严格
王教练在这一行业已经做了近十年。他觉得这一行业很多时候跟做老师差不多,需要对学员严格要求,正如俗话说的,“严师出高徒”。在多年的教练工作中,他都在做倒杆训练的时候要求学员拿出纸笔来画图做记号,以便更快掌握要领。但有些学员心不在焉,要学员拿纸笔却往往白费口舌;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重复讲了多遍,可对方就老是忘记。有时候讲多了,自然就会生气,声音也会忍不住大起来。但往往到这时候才奏效。
但王教练认为,教练声音大一点,对屡教不懂的学员流露出一点不耐烦可以,但绝对不能对学员不文明,不能讲粗话,更不能想出各种“阴招”来“修理”学员,因为态度粗暴与严格教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更不能画等号。在这一行业教得好的教练,并不一定就是脾气暴躁态度粗暴的教练。
观点二
学员越来越难教
黄教练总结出来一条规律:学员越来越难教了。他清楚地记得,在近20年前他的教练教他的时候,并没有少骂他,有一次甚至还动手打他,只为他一个动作做了多遍还是不规范。但那时他虽然委屈,没觉得教练不应该这样做。
近年来大家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在学车时被教练批评了,也会找驾校投诉。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车。这些年轻人往往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从来没有受过批评。教练的语气稍微生硬一点,就往往会招来怨气。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家里已经有车了,可能平时用自己的车练得多,在报考时早已是轻车熟路,但一些动作按照考试要求来衡量,还是不够规范。教练就要求他严格按要求来做。可这学员不干。说了几次后教练就有点生气,批评了这个学员。但这下这名年轻学员发火了,当场就大骂教练,后来还投诉到驾校。当然,这是个例,教练在批评学员时也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
观点三
多从学员角度想
朱教练在这一行业口碑很好,从他那里出来的学员都没有受过什么气,但驾驶技术也过硬,有不少学员在报名时千方百计要安排到他那里去学车,甚至有的学员学到一半还要“改弦更张”投到他那里。他教学员的诀窍就是:多作“换位思考”,多从学员的角度考虑问题。
“很多学员从来都没有摸过方向盘,一切从零开始,我们教练应该从这个角度替学员想。”朱教练说,学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天生对机械类不够敏感的,自然就要多花费心思去教,还要鼓励学员多问,要不懂就问。如果一味训斥,动不动就大声骂,很多学员本来就紧张,结果往往是越骂越乱,越骂越容易出错。多作一些“换位思考”,自然对学员的态度就会文明起来。□本报记者黄连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