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数起汽车轻微刮擦事故引发的斗殴事件,有关专家提醒广大驾驶员——
驾车须文明礼让遇事故冷静处理
本来有话好好说,相互礼让一下,不料双方却大打出手,人为扩大事态。一周来,本报报道了两起轻微刮擦事故引发的斗殴事件。在这两起事件的背后,应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事人对汽车轻微刮擦事故处理不当,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滋生案”。
回顾:小事故引发斗殴事件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起小事件:
11月25日上午,市区津淮街丰泽大酒店门口,行驶中的一辆出租车与一辆大巴车发生轻微刮擦,双方车辆都没有明显的损坏。出租车司机认为大巴车应负主要责任,于是下车讨说法。在发生肢体冲突后,出租车司机随后又叫来一位朋友,双方为此大打出手,结果两败俱伤,都住进了医院。(2008年11月26日本报报道)
11月23日晚9时30分许,在泉港区泉二路一建材市场,停着一辆黑色皮卡车和一辆红色桑塔纳车,两车的司机先是破口大骂,进而动手打架。起因是两车在行走时蹭了一下,双方因赔偿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皮卡司机打电话叫来5个人,桑塔纳司机也打电话,一辆微型客车载来了一群人。此时,目击者李先生报警时,却遭到冲突双方的辱骂和殴打。(2008年11月25日本报报道)
原因:法律意识淡薄
为什么小事故会酿成斗殴事件呢?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其中主要是当事人“人多好办事”的心理在作祟,根源在于法律意识淡薄。
汽车轻微刮擦事故增加,主要因素是车流量不断增加而道路设施建设跟不上,司机违法驾驶行为造成的。最常见有驾车者突然变更车道,排队等候时随意穿插,变更车道转向时不打转向灯,在路口右拐时没有注意避让机动车非机动车等。
同时,驾驶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如驾车时的超越心理;在成团成群地向前挤行时的超先心理;驾车时注意力分散,骑行时的麻痹大意心理等。这些心理状态都易造成交通事故。交警部门对轻微交通事故的处理以调解为主,会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协商意愿。
但是,上周发生的两起轻微刮擦事故,却演变成了交通事故滋生案,双方当事人人为制造矛盾、扩大事态。市社科联主席朱学群认为,交通事故的双方潜意识里易误认为“人多好办事”,有“人”才会有理想的结果,无“人”就会得到对自己不利的结局,于是就会想到“会哭的孩子多奶吃”的“法宝”,盲目纠集亲朋好友赶来帮忙,试图从中取得协商赔偿的主动地位,争取更多的赔偿利益。其主要类型有:设置障碍,阻断交通;打架斗殴,扩大后果;聚众闹事,影响生产经营等。泉州师范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解释说,虽然这两起事件仅是轻微的交通事故,但是是在当事人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当事者往往会情绪失控,从而采取一些过激的举动,若周围人员再火上浇油,更易滋生一系列无法预料的事件。这两起交通事故滋生案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文明意识不强等深层次的因素,以为依靠武力,打电话找人帮忙就能解决问题。
措施:倡导文明礼让
如何有效防止此类因轻微刮擦导致斗殴的事件呢?市社科联主席朱学群提出建议:
其一,应采用多种形式对驾驶者开展宣传教育。驾驶者是交通参与者中的特殊群体,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有关部门应从他们学习驾驶时就严格把关。另外,驾驶者要有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发生事故后,当事人若能自行解决的应积极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应立即报警处理。交警到达现场后,当事方应一切听从交警指挥并主动如实地反映情况,积极配合交警进行现场勘查和分析,协助警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其二,提高全民的文明意识,要有文明礼让的精神。交通事故一旦发生,当事人要冷静处置,慎防意气用事、扩大矛盾。当事人应该记取:小事故不必大动干戈,何况现在车辆非常多,行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出现刮擦后不应互相抱怨,而应互相体谅。特别是旁观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劝导受害方依法、理智地对待突发之变,不怂恿、不盲从当事者的过激行为。“实际上,事情发生后,如果双方都能保持克制态度,互相礼让一下,双方说声对不起,也许事情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朱学群如是说。(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