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学开车的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结束了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们,趁最后一个暑假学一门技能;准备买“坐驾”的白领,抓紧时间学车。
冒着高温学车,教练烤得心烦,学员热得头晕,在这样的环境下,培训会不会草草走过场,让学员混一张驾照了事?
昨天,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位于虹口区广中路的一所驾校,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夏天教学员学车的。
每隔30分钟让学员休息一次
上午11时,驾校的1号训练场地上,白花花的地面反射着强烈的阳光。53岁的女教练刘金花撑着太阳伞,拿着毛巾,一边擦汗,一边指导教练车里的学员练侧方移位。
为了防晒,她全副武装,穿了长袖衬衫、长裤,戴了帽子、手套,鼻梁上还架着一副太阳镜。
“出门前擦了防晒霜,没用,汗一出,毛巾一擦,就没了。”早上6时30分许,她就来到训练场,一个早上已经教了3个学员。
“我们防晒是次要的,最要紧的是降温和保持清醒。”说着,性格直爽的刘金花把车里准备的人丹、清凉油和一条干净毛巾拿出来。防护品是驾校发的,特为教练和学员准备。干净毛巾,则是她的“独家装备”。
“学员如果没带毛巾,这条就给他们用。我还备了水桶,万一有学员热得头晕,就去绞条湿毛巾给他们解解暑。”
“每隔30分钟,我要让学员到阴凉的休息处坐一会,否则他头晕了,学也学不好。”刘金花指了指学员停好的车,车身明显偏向库位一,左侧已经压线。“你看,练一会人就‘不灵了’,太热,在车里坐一会都头晕,别说还要聚精会神学开车。”
为啥不能开着空调学“倒库”?
刘金花正在教的“侧方移位”,俗称“倒库”,学员练好之后将参加桩考。这是夏天学车最苦的一项,为啥?因为学其他项目,教练和学员都可坐在车内,开着空调,不受高温影响。学“倒库”时,车辆低速运动,容易熄火,这时如果开着空调,设备极易受损。所以,绝大多数驾校都选择关闭空调,打开车窗练习。最热时,车内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热得人头晕眼花,汗流浃背。
今年,这所驾校为了改善“倒库”的学习环境,派人到处寻找隔热性能好的材料。现在,练“倒库”用的1号和2号场地上方,都挂起了黑色遮阳网罩,连场地边上的学员休息处也“沾了光”。
驾校经理黄勇介绍,挂上网罩后,温度降低了好几度,学车环境明显改善,教练反映,学员的学车情绪也好了。
能不能开着空调学车,是夏季学车者最关心的问题。有人质疑,驾校为了避免车子受损,让学员在高温下学习,影响学习质量,是否有欠考虑?
大多数教练陪着学员晒太阳
一些驾校的学员在网上抱怨:“教练才不热呢,天不太热的时候,他就坐在树荫下乘凉喝水。前些天很热,他干脆跑到空调房里去了,过半个小时出来看一下。我们学得怎样,他根本不放在心上。”
这所驾校的教务处工作人员兼教练杨金娣表示,虽然驾校水平良莠不齐,师资也有好有差,但关键还是管理。“教人开车,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记者在训练场采访时看到,教练或坐在未开空调的车内指导,或顶着太阳站在车边察看,没有人在凉棚下乘凉。
杨金娣说,只有一种情况,教练才会下车,而且应该下车。“学员练一个动作,练到八九分熟之后,教练一定要下车,当然不是乘凉休息,而是给学员创造独立操作的环境,让他在没有心理依赖的状态下,自行处理驾驶中遇到的问题。”
她建议,夏季教务安排中,必须考虑到高温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不适,会对教学质量和安全带来的影响。比如,年纪大、身体不好的教练,尽量让他们在高温季节休假,否则,高温下容易突发疾病,造成意外事故。如果让这些教练在高温下拖着病体教学,也很难做到细心、耐心,会影响与学员的交流沟通,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着急上火时教练要互相提醒
天一热,脾气好的人也难免心浮气躁。驾校的教练大多性格直率,情绪容易外露,遇到屡教不会的学员,难免要发泄两句。
“气温高,学员的反应速度确实会变慢一些,再遇上个别方向感差的,或者总不知道踩刹车,一遇到险情只会大喊‘教练’的,那更让人着急上火。”杨金娣说,不少教练对她说,遇上一两个简单动作总也做不好的学员,心里确实急,声音不知不觉就提高了8度。虽然没骂粗口,可不满情绪已经溢于言表。
杨金娣表示,这样的情况在每所驾校都不少见,但管理者要对教练的言行有所约束。“批评学员是对的,这样才能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但绝不能带脏话,更不允许人身攻击。”杨金娣说,天气热,教学双方都应多些谅解,互相包容。
此外,教练们也应及时相互提醒,如果听到同事的嗓音开始升高,赶紧提醒两句,比如“天气热了,擦擦汗”“该休息一会了”。一听到这些话,心里正烦着的教练也许会静下心来,将心态调整一下,耐心地继续教学员。
【焦点关注】教练最怕的三种学员
第一种 有“经验”
并非每个学员都是“一张白纸”,有的人曾经借朋友的车试驾过,有的甚至有一定驾驶经验,他们来驾校的目标简单而明确,就是为了拿一张驾照。在训练场上,教练话音未落,他却先不耐烦了:“我知道,我知道。”一边说,一边就把车开起来了,希望教练开恩,放他早点下课。
“怕就怕这种学生。”一所驾校的经理黄勇说。乍一看,有的学员开得不错,但在教练场里会开,不代表在马路上也会开,真正的驾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来驾校学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处理紧急情况。“而且,驾驶是‘熟练工’,遇到紧急情况,经常要靠直觉反应,没有达到一定的训练量,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第二种 怕吃苦
暑期学车,刚毕业的高中生最多。“要说吃不了苦,就是这些年轻人,天一热就给我发短信,‘杨教练,今天太热了,不来了,改天再学吧’。”对付这样的短信,杨金娣一点也不手软,即使当天白天喊不来,晚上也要发短信催促,让学员明后天有空一定来补课。
“学车讲究连贯性,隔的时间长了,手生,前面学的就都忘了。”杨金娣感慨地说:“教车责任重,如果教出来一些‘马路杀手’,害人害己。”
第三种 工作忙
中午12时至下午1时,是驾校雷打不动的休息时间,而这一个小时,恰恰也是忙碌的白领们最自由的时间,不少人想借这1个小时学车。对于这样的请求,教练的答复是:不行。
为了赶早班,很多教练清晨5时30分就起床,6时30分驾校的教练场上已是热火朝天。夏天天气热,在没遮没拦的教练场上一待就是4个多小时,体能消耗非常大。很多教练到了中午时分,人已十分疲惫,需要休息,补充睡眠。夏天的中午,即使没有这么大的消耗,人也很困乏,容易打盹。
教练带着学员上车,要时刻注意观察学员的反应,看学员是否领会了教练的话,操作中有无习惯性失误。午休时间如果带着学员上车,不可能做到认真教学,容易出事故。“教练打起盹来,学员把油门当成了刹车,祸就闯大了。”杨金娣说。
【焦点链接】大热天注意给车降温
学车时,车辆经常处于低速行驶状态,不利于发动机散热。业内人士提醒,夏天学车,教练员要注意经常给车降温。
训练一个指定动作时,车辆低速运行,发动机负载过大,温度过高,有时会不听使唤,加大操作难度,也有可能出故障,造成一些小事故。这时,每训练1-2小时,教练要暂停教学,把车开到马路上正常行驶一段时间,让车“吹吹风”,给发动机降温。
还要注意检查轮胎气压,避免气压太高。一些瘦小的女学员练侧方移位时,力气不够大,操作起来很吃力。教练为了方便她们,常常将前胎气打得很足,以减小摩擦力,有的竟然比正常气压高出1倍。高温天气里,这样的轮胎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不少教练场上铺的是柏油,而非水泥,被太阳曝晒后,温度非常高,有的地方甚至发生融化。一旦气压过高的轮胎遇上高温的地面,很可能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