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北京一驾校辞退一名涉嫌向学员索取财物的教练李某引发劳动争议,但李某否认此事存在,仲裁部门支持被辞教练说法,裁令驾校赔偿教练1万元。近日,驾校不服仲裁,将教练告上法院,要求确认辞退合法。
这又是一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纷争。但这条新闻中驾校的即使官司输了“也要打破这种潜规则”的态度耐人寻味。是不是传言中驾校教练员“吃拿卡要”果真蔚然成风?是不是学员为顺利拿到驾驶证而迫不得已从而顺从驾校潜规则?是不是潜规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驾校的声誉?
这些疑问并非无中生有,通过搜索“驾校潜规则”关键词,网页上会呈现出近十万篇相关文章,这里面有媒体的公开报道,也有网民在论坛上发的批评帖子。今年7月,上海一家媒体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学车人曾遭遇驾校潜规则。潜规则不仅增加了学员学车的费用负担,更是造就“马路杀手”的温床。此外,驾校潜规则盛行,更被指人情世故左右了道德底线。
尽管网上对驾校潜规则怨声鼎沸,但却少有教练员因此得到处罚。这是因为,滋生驾校潜规则的土壤构成实在纷杂:教练员收入偏低、学员急功近利、驾校缺乏监督良策等等,都是个中原因。在社会上通行无阻的人情关系、吃喝送礼、金钱开路等不良风气,被带进了驾校,让驾校成为了一个五毒俱全的“小社会”。驾校潜规则之所以能形成,谁能排除我们学员对正常的培训规则也造成了破坏的可能?
截止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驾驶员数量达到1.88亿人,北京有驾照人员超过600万人,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年突破一千万大关,以后将会产生更为巨大的考证需求,学习人数的膨胀以及考证难度的增加,因“约车难”而导致的驾校潜规则很有可能成为普遍现象,而想要保障驾校按照交通法律法规规定和正常市场秩序运行,打击潜规则势在必行。
打击驾校潜规则,除了驾校采取为教练车安装录音仪器等或能起到切实有效作用的做法外,还有赖教练员提高思想境界和服务意识,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但与寄希望于驾校和教练相比,让潜规则不再成为驾校的污点,更多层面还需要学员能够摒弃“抄近路”的想法,踏踏实实地学,遇到教练“吃拿卡要”行为时,要有不配合的勇气并做好证据保存,在维护个人正当权利的同时,也为保障学车群体的集体权益做点儿贡献。